智慧.創新.共享
:::

走讀巴克禮

7年級 8年級 9年級 自然科學 科技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崇明國中 李蕙珍 2024-12-25 13:20:07 回上頁

課程內容

設計者 李蕙珍 教學時間 3節
領域名稱 自然與生活科技 適用年級 7~9年級
單元名稱 AI生成導覽巴克禮 關鍵字 外來種植物 生物多樣性
資源檔案 1.使用台南市智慧魔鏡AI平台~引導式AI探索
https://youtu.be/UGGHVidUG6o?si=vdUe-De1_VAKtJ6K
2.將智慧魔鏡筆記內容,整理到Loilonote筆記中
https://youtu.be/GvnyqD9FzCk?si=zLTNBv0FXLGnnOrH
3.智慧魔鏡平台的測驗使用及教師出題測驗說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MBM8RD_LA
設計理念 新興科技的發展與應用轉化對周遭事物認知與反思,運用AI平台生成導覽內容,了解循序思維提問及發散思維提問的AI平台引導提問方式。
教學目標 定標/決定專題,擇策/擬訂計畫,監評/探究活動、製作產出成果 、口頭報告、調節/多元評量、反思對其巴克禮外來種植物生態影響及防治方法
課程設計與內容 時間

第一節~深入AI平台提問

【組內共學】

1.依照自己踏查的觀察照片,小組討論每人選擇一種有興趣探索的巴克禮植物,

教師導學

2.以心智圖曼陀羅來說明循序思維發散思維德差異,平移到AI生成平台也有對應的提問方式。

循序思維

 img

發散思維

img

3.教師介紹台南市智慧魔鏡平台課程的登入使用方式,使用引導式AI來提供(提問鷹架),生成導覽所需要的說明稿。

{循序思維提問}~公園生物探索

AI引導前置輸入

你是一位對自然生態懷境很有興趣的臺南市國中生,我想探究外來種植物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到過巴克禮公園踏查,看到巴克禮公園步道中的生物生長狀況,請從你拍照的照片中,經由AI辨識軟體確認其名稱後,挑選出一種你最喜歡探索的植物(如小花蔓澤蘭、日本菟絲子、銀合歡、構樹、血桐、大花咸豐草、水芙蓉、布袋蓮、南美假櫻桃、大花紫葳.......)進行以下的AI提問探究

問句1

請找出一種外來種[      ],針對其[生物習性][生態影響]設計導覽說明稿

問句2

針對[      ]的葉的型態、花、果實、種子可以進一步描述說明更清楚嗎?

問句3

請找出外來種[      ][學名][產地][科名]

問句4

在巴克禮公園中除了[      ],發現在它與[      ]生長在一起,請問這兩種生物間其相互的生物交互作用關係是什麼?

問句5

請問引進[      ]生物引進台灣的原因是什麼?

問句6

針對[      ][生物習性][生態影響][與其他生物的交互作用]產生一篇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的500字以內的導覽解說稿

{發散思維提問}~外來種防治方法

AI引導前置輸入

外來種生物的防治目前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動植物的防治方法通常要全盤考慮是否會對生態其他物種造成影響,再決定選用何種防治方法。

針對選用的防治方法,在人工智慧各種偵測元件物聯網的出現後,可以發揮你的創意,思考是否有可行的防治方法,並對社區民眾進行宣導。

問句1

目前 [      ]的防治方法有哪幾種?

問句2

是否有[      ]的天敵?可以運用的生物防治法?

問句3

{      }{      }防治法(選擇聚焦物理、化學、生物防治填入)是否有可能導入人工智慧或物聯網、無人機等來提出較有創意的防治方法?

【自主學習】

3.(AI互動討論)生成的結果複製到學習筆記,上傳筆記至智慧魔鏡AI平台及Loilonote筆記。

第二節

【組內共學】

4.組內討論篩選內容,驗證資料真偽,將資料整理成簡報報告格式上傳Loilonote繳交盒。

(拍攝照片、名稱、學名、科別、引進原因、生物習性、生態影響、防治方法、心得感想)

img

第三節

【組間互學】

5.說明小組上台報告須注意事項與評分標準,接受老師及同學提問可獲得加分。

6.各組學生輪流上台報告,接受提問。

7.老師總結,最後請學生上智慧魔鏡AI平台完成線上測驗。

 
教學評量

1.小組討論後整理學習筆記上傳並將內容節取製成簡報上傳到Loilonote繳交盒

2.小組報告互評表智慧魔鏡AI平台線上測驗

課程回饋
  • 智慧魔鏡平台的網頁,使用滑鼠滾輪無法讓頁面順利向下捲動,需要使用側邊欄拉動才能向下捲動。
  • 將導引提問AI結果整理到我的筆記與作業,按下儲存筆記與作業按鈕後(感覺不到儲存成功),雖然已在左側看到自己的筆記內容,關掉後再重開也有看到內容,但再跳到第二個導引提問整理筆記,再次存檔第二個導引筆記後,再跳回第一題的筆記會消失不見。無法順利儲存兩個筆記的檔案。行為歷程有看到儲存筆記的紀錄,但筆記無法儲存下來,學生會因為筆記多次存檔仍然筆記消失,而造成使用智慧魔鏡平台的意願降低。
  • 老師端從線上測驗無法看到每一題全班學生的答題狀況。
  • 全班26人使用導引AI提問已不會塞車,而且使用AI引導互動獲得的內容已經有優化進步,內容為精簡條列式的markdown呈現方式。
學習成果  

封面照片

課程照片

:::
您好:
您目前為訪客,若是臺南市師生,請點擊下方圖示登入,以使用完整功能。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OpenID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