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創新.共享
:::

黃白大廚:大航海時代料理大戰

5年級 社會 大社國小 李侑軒 2024-12-30 14:46:32 回上頁

課程內容

設計者 李侑軒 教學時間 2節
領域名稱 社會領域 適用年級 五年級
單元名稱 黃白廚師:大航海時代料理大戰 關鍵字 圖片生成、文字生成、社會
資源檔案
  1.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智慧魔鏡 (https://chatai.tn.edu.tw/)
  2. Canva (https://www.canva.com/)
  3. 台南市智慧魔鏡AI平台-課程說明 (https://youtu.be/OZyzGPI2TkE)
  4. 康軒五年級上學期社會課本第四單元-三、大航海時代對臺灣的改變
設計理念  

本課程以社會課本第四單元「大航海時代對臺灣的改變」為主軸,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大航海時代對臺灣的多方面影響。透過課堂活動,學生將學習並探究荷蘭人、西班牙人以及鄭氏政權等外來統治者,如何形塑當時的臺灣社會,並對現代生活留下哪些不可忽視的影響。這不僅是一段歷史學習的旅程,更是一場與現代生活對話的冒險,讓學生能從過去的歷史中挖掘與當代生活息息相關的連結。

 

在課程設計上,我們結合「智慧魔鏡」這項創新科技,利用AI的引導式提問功能,打破傳統課堂僅依賴文字或圖片教材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透過與AI的互動,發現課本中提及的黃牛和豌豆之外,還有哪些因外來影響而融入臺灣文化的動植物。例如:香蕉是否可能是外來引進的?甘蔗又是如何改變臺灣的農業與經濟?這些問題讓學生不僅停留在記憶表面的知識,更進一步培養主動探索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此外,課程還以料理為核心創意活動,讓歷史學習更具趣味性與實際性。學生可以利用AI技術,將自己的創意與想法化為具體的料理設計。例如:結合臺灣本地食材與大航海時代引進的外來食材,設計一道融合古今的創意料理。透過AI生成的圖片和文字介紹,學生不僅能呈現自己的設計,還能在課堂中分享並交流彼此的創意。這不僅是一次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場跨文化、跨時代的學習體驗。

 

最後,本課程不僅在內容上強調歷史與現代生活的連結,更期望學生在過程中體會到多元文化的價值,理解臺灣歷史的豐富性與獨特性。過去的大航海時代讓臺灣成為文化的交匯點,而今天的學習也將讓學生重新思考多元文化對於生活的影響,並在跨學科學習中激發創造力與探索精神。這堂課,不只是歷史的回顧,更是與現代、未來的一場對話,大大的引起學生對於原本課程內容的興趣。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根據課本所學,藉由智慧魔鏡的提問引導,更深入課本內容。
  2. 學生能使用文字生成AI,生成所需的資料。
  3. 學生能使用圖像生成AI,生成所需的圖像。
  4. 學生能對大航海時代對臺灣的改變有初步的了解與興趣。
課程設計與內容 時間
 

[第一節課-魔鏡魔鏡,讓我成為料理王]

  1. 引起動機
    1. 展示碗豆相關的精美料理圖片
    2. 老師詢問:「請問大家有沒有常吃到這道料理呢? 為什麼碗豆又被稱作荷蘭豆」
  2. 發展活動
    1. 尋找食材
  1. 老師:「荷蘭豆是因為在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引進臺灣的作物,除了課本中提到黃牛、蓮霧、芒果,還有什麼是那時候引進台灣的呢?」
  2. 用AI協助尋找荷蘭人引進的作物(AI引導1)
  1. 學生將課本中所提到的動植物先填進空格內,讓學生了解目前活動與課本的對應。
  2. [AI引導前置輸入] 用來設定AI的角色

你是一位精通台灣歷史的歷史學者,請你用適合11至12歲的小孩的語言來解釋相關問題。文字內容請以繁體中文為主。

  1. [問句1] 請學生依據課本內容填入空格

除了課本中提到的()、()、()及(),還有什麼作物是當時荷蘭人引進到台灣的,請至少給出三種。

  1. [問句2] 因為要尋找食材,所以要以可以食用為主

這些作物中,有以()為主的嗎?

  1. [問句3] 如果上面所給的不是想要的,可以繼續追問AI

自由提問 (還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作物嗎?)

  1. 請學生選擇一種可能其他人會不知道的食材。
  1. 介紹食材
  1. 老師:「大家應該都找到理想中的食材,現在要麻煩大家了解你所找到的食材,並且製作一篇簡短的介紹。」
  2. 用AI輔助完成食材介紹文稿(AI引導2)
  1. 學生透過AI的引導,了解荷蘭人為何引進該作物,透過對話深入探究,並藉由AI輔助統整。
  2. [AI引導前置輸入] 用來設定AI的角色

你是一個精通台灣歷史的專家,請你用適合10至12歲小孩了解的方式解釋相關問題,內容要生動吸引人,並且能清楚了解當時歷史背景。

  1. [問句1] 請學生依據所選食材填入空格

為什麼當時荷蘭人要將()引進到台灣。

  1. [問句2] 觀察及整理重點,並記錄

請將這篇介紹整理出三個重點。(背景、目的、結果)

  1. 請學生閱讀AI所產生的內容,並加以修改確認。
  1. 製作料理
  1. 老師:「現在大家都對自己食材有所了解,現代臺灣隨處可以見到不同國家的料理,你的食材是不是也可以變化出不同國家的料理呢?」
  2. 用AI將想法圖片化(AI引導3)
  1. 學生利用AI產生別於傳統的料理,創新思維並利用AI生成圖片讓想法得以展示。
  2. [AI引導前置輸入] 用來設定AI的角色

你是一個料理專家,精通所有的料理,待會給您食材,請您根據食材來設計一道料理。

  1. [問句1] 請學生依據所選食材及料理風味填入空格

(),請上面這些食材設計一道()風味的料理,一定要使用到指定的食材。

  1. [問句2] 加入學生自己的想法,修正食譜

自由提問

  1. [問句3] 讓AI產生圖片生成所需的敘述

請用一句話來形容這道料理,要適合圖片生成AI了解的內容

  1. 請學生到Canva,使用魔法媒體工具產生料理圖片,完成料理。

img img

 

[第二節課-料理大戰]

  1. 發展活動-料理上菜
    1. 請學生利用上一節課產生的料理圖片及食材介紹,在Canva網站上完成一頁自己料理的介紹。
    2. 請每個人上台1分鐘輪流發表自己的料理,並且介紹所用到哪一種荷蘭人引進的食材,及當時引進的目的。
    3. 老師分別統計出現的食材於黑板上。
  2. 總結
    1. 老師:「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食材出現的機率非常的高,但是有一些食材是我們沒有想到跟荷蘭人有關係的,我們請幾個同學來分享他是怎麼找到這個食材的。」
    2. 老師:「透過不同的詢問方式,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是AI給的答案也有可能是不對的,我們要自己先閱讀了解,並做修正。」
    3. 請大家把測驗完成即可。


 

1

2



 

12

















 

10















 

15













































 

10

20

 

3

2

5

 

教學評量  
  1. 形成性評量:
  1. 學生能使用AI摘要資料。
  2. 學生能完成料理圖片。
  1. 總結性評量:
    1. 學生能上台完整報告所製作之料理與食材介紹。
    2. 學生能完成測驗問卷。
課程回饋  

本課程雖為課本單元開場中的延伸活動,但透過讓學生創作各式各樣的料理,並能看見意想不到的料理大大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跟著智慧魔鏡的提問引導,讓學生可以循序探究核心主題-大航海時代對臺灣的引響,雖然本課程活動僅侷限於作物,但藉此打開學生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為後續課程作為鋪墊。後續的料理創作,發散式的創意發想,讓學生可以天馬行空發揮創意,搭配圖片生成AI的應用,讓每個學生的想法得以具象化。

學習成果  

[以番薯為例]

  1. 食材介紹

[版本1]

在17世紀初,台灣迎來了一段特殊的時期,那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的時代。在這段時期,荷蘭人不僅建立了貿易據點,還試圖改變台灣的農業生產方式,從而影響了當地的生活。

 

荷蘭人發現台灣土地肥沃,適合種植多種農作物,但因為台灣不時會受到颱風及乾旱的影響,糧食供應並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荷蘭人決定引進一種耐旱、容易種植且高產量的作物——番薯(也稱地瓜)。

 

番薯原產於中南美洲,但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當荷蘭人從中國福建省引進番薯到台灣後,他們教當地的農民如何種植和管理這種新作物。番薯的根莖能在較差的土壤中繁衍,且不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在颱風和乾旱頻繁的台灣也能順利生長。

 

番薯迅速成為台灣的重要食物,解決了許多農村地區的糧食短缺問題。百姓們因此有了更多的糧食儲備,也減少了對米糧的依賴。更重要的是,番薯還能用來餵養牲畜,提高了整個農業社會的生活水平。

 

隨著時間的推移,番薯成為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是深受喜愛的食物。這段歷史充分展示了荷蘭人在科技和農業方面給台灣帶來的影響,也體現了食物在文化傳播中的重要角色。

 

[版本2]

大約在17世紀中期,荷蘭人來到了台灣,開始了他們的統治時期。在這段時間,他們積極發展經濟,包括引進了許多新的農作物,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物就是番薯(地瓜)。

番薯原產於南美洲,透過航海和貿易逐漸傳到亞洲各地。荷蘭人發現,台灣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番薯。這種作物生長迅速,不需要太多的照顧,能夠在相對貧瘠的土地上茁壯成長,這對當時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

當時,台灣的原住民和漢人百姓主要依賴稻米為主食,但稻米的種植需要大量的水源和勞力,而番薯相對來說簡單得多,容易種植,且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豐收。這使得番薯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替代糧食,幫助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此外,番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那些食物來源不穩定的時代,更是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能量和營養來源。荷蘭人將番薯引進台灣,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糧食供應,還促進了農業的多樣化和經濟的發展。

總的來說,番薯在荷蘭統治期的引進,不僅是台灣農業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當地居民生活和經濟改善的一個重要推手。到今天,番薯依然是台灣人喜愛的食物之一,成為了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玉米]

在17世紀的時候,荷蘭人來到了台灣,當時台灣還是一個自然環境豐富但物資相對匱乏的地方。荷蘭人當時是為了經貿利益而來的,他們發現台灣島上的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種植,於是他們引進了許多新的作物,其中就包括玉米。

引進玉米有幾個重要原因:

  1. 農業發展:台灣的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合種植玉米。玉米是一種生長快速且容易照顧的植物,因此它能夠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 營養豐富:玉米是一種高營養價值的作物,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一些維生素,能夠補充營養,對於當地人的健康有幫助。
  3. 貿易需求:荷蘭人看到了玉米的商業潛力,他們希望能通過在台灣種植玉米來開展貿易。玉米不僅可以供應給當地人使用,也能作為商品出口到其他地方,為荷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

總之,荷蘭人引進玉米到台灣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這種作物來促進農業發展,改善營養狀況,並且創造更多的經濟商機。這也讓台灣的農業更加多樣化,對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 食譜

我們可以用番薯來製作一道義大利風味的番薯意大利麵。

材料:

  • 番薯(2個)
  • 全麥意大利麵(200克)
  • 橄欖油(2湯匙)
  • 大蒜(2瓣,切碎)
  • 番茄(2個,切丁)
  • 義大利香草(適量,如羅勒、迷迭香、百里香等)
  • 鹽和黑胡椒(適量)
  • 巴馬臣起司(適量,刨絲)

步驟:

  1. 將番薯去皮,切成小丁塊,放入沸水中煮約10分鐘,直到變軟,然後瀝乾備用。
  2. 同時,在另一鍋中煮意大利麵,按照包裝上的指示煮至“al dente”,瀝乾備用。
  3. 在一個大鍋中加入橄欖油,開中火加熱。加入切碎的大蒜,煸炒至金黃色並散發香氣。
  4. 加入切丁的番茄,繼續翻炒3分鐘左右,直到番茄變軟並釋放出汁液。
  5. 加入煮過的番薯塊,拌炒均勻。
  6. 加入煮好的意大利麵,拌炒均勻,讓所有材料都均勻混合。
  7. 撒上義大利香草、鹽和黑胡椒,繼續翻炒1-2分鐘,使味道充分融合。
  8. 盛盤後,在上面撒上刨絲的巴馬臣起司,即可享用。

這道番薯意大利麵結合了義大利的經典風味和番薯的獨特甜味,是一道健康美味的義大利風味料理!

 

[台式玉米豬肉湯]

好的!以下是一道使用玉米的台灣風味料理:

台式玉米豬肉湯

食材:

  • 玉米:2根
  • 豬肉片:200克
  • 紅蘿蔔:1根
  • 馬鈴薯:1顆
  • 紅棗:5顆
  • 枸杞:適量
  • 薑片:3片
  • 蒜頭:2瓣
  • 清水:適量
  • 鹽:適量
  • 胡椒粉:少許
  • 香菜:適量(可選)

步驟:

  1. 準備食材
    • 玉米切段,每段約5公分。
    • 紅蘿蔔和馬鈴薯去皮切大塊。
    • 豬肉片稍微洗淨,瀝乾水分。
    • 蒜頭拍扁;薑片切片。
  2. 燉煮湯底
    • 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玉米段、紅蘿蔔塊、馬鈴薯塊、紅棗、枸杞、薑片、蒜頭。
    • 開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煮約30分鐘,讓湯底入味。
  3. 加入豬肉
    • 將豬肉片加入湯中,繼續燉煮10分鐘,直到豬肉熟透。
  4. 調味
    • 加入適量的鹽和少許胡椒粉調味。
    • 可點綴少許香菜,增加風味和色彩(可選)。
  5. 完成
    • 將湯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這道台式玉米豬肉湯營養豐富,滋味鮮美,非常適合作為家庭聚餐或日常晚餐。希望你會喜歡!

  1. 料理照片-番薯義大利麵

img

    料理照片-玉米台式豬肉湯

img

[其他食材成果]

img

img

img

封面照片

課程照片

:::
您好:
您目前為訪客,若是臺南市師生,請點擊下方圖示登入,以使用完整功能。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OpenID 登入